在艺术的浩瀚星空中,书画艺术家们如同璀璨星辰, 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文化的长河,2025 年新年伊始, 我们有幸见证一场星光闪耀、大咖云集的艺术报道盛 会,实力派艺术家齐聚一堂,用他们的笔墨与智慧, 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文化盛宴。本次报道 聚焦那些在书画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艺术家们,他们 不仅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,更以深厚的文 化底蕴和创新精神,推动了书画艺术的持续发展,无 论是书法的刚柔相济,还是绘画的意境深远,他们的 作品都成为了艺术与文化交融的典范。
黄炳荣,1945 年生, 中共党员,浙江省绍兴市人,1960 年学习中医中药六 年,1966 年支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,执中学教育 30 年,而美术作为个人 爱好始终不离不弃,直至退休。现为中国书画院理事,东方文化研究会社 会艺术专业委员会美术研究员,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, 中国 写生会精英会员, 中国书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长, 中国翰林书画院 院士,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,世界华人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,法兰西 皇家画院终身院士, 中央电视台(艺术传承)栏目组客座教授,美国常青藤 名校联盟首席客座教授,绍兴三味书画院院士, 国家一级美术师。其艺术 目标:“从心所欲,一锤定音,笔精墨妙,气韵生动。”黄炳荣老师对书画有 着独到的见解:古人评价中国书画,恒定为能、妙、神、逸四品,书画家 技能亦依次递升,俗说:“学道多如牛毛,成道凤毛麟角”,中国书画亦如此, 此除作品神韵外,还在于人品学养之烘托,人品学养既是个人修为的结果,更是社会、历史达成的共识。中国书画的底蕴正是虔诚地追寻一个 “ 中”字,称中国画,名副其实。何谓“ 中”,中庸之道之中,不温不火,平淡冲和 谓之中,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,这与儒、释、道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。中 国书画源远流长, 皆因中国文化根深叶茂,其功盖归于“文房四宝” 。“文房 四宝” 既是工具材料,又是艺术品,可供人收藏、观赏。东坡赏砚,赏的就 是中国文化。诚然,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工具材料,是中外艺术家共同的要 求,而中国书画更讲究神韵,讲究气韵生动,讲究熟而生,熟而拙。中国书画忌甜、俗、匠, 尚拙、涩、雅,讲究技能外功夫,讲究布气、贯气、通 气,仿佛具有某种气场的效应。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不可模仿,不能再现,是古往今来之唯一存在。字如其人,画如其人,其人如何,笔墨随之,毫 厘不爽, 中国书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面貌特征。中国书画是一种静 态运动,它是运动的,又是静态的,这种对立统一的格局,正是体悟自然本 质的途径,这与《周易》有异曲同工之妙,恰与自然运动相对照, 同样也 与千变方化的笔墨形态归结于黑白二色相似,真正入道之作,无不是潜意 识、无意识状态下的神来之笔,于书画家不易多得,不可重复。孔子说:“绘事后素”,绘事之功在于“素”,何谓“素”,洁白纯净,纤尘不染如素帛,胸 有芥蒂,俗务缠身,名利熏心,终不可功绘事。西方艺术其实是极力要求 让自然界开口说话, 中国书画艺术则不然,要求同时多角度地观察自然, 表现人对自然的理解,人、笔墨、自然物在二维空间中融汇一体,力求天 人合一。有人说西方人是画东西,而东西是上帝创造的,于是西方人也就 是画上帝。中国人是画画,人画不分,画的是自己,两者各有优长,一个叙 事,一个抒情,又有叙事又有抒情,东西方艺术组合而成的全球交响曲,才 是人类艺术的本来面目。
|